国庆假期,走进江苏华辰新能源电力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现场,眼前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加紧建设场景,近200名操作工人正有条不紊地对一台台设备和一条条产线进行调试。
“这个占地10万平方米(一期)的智能化高标准厂房,是江苏华辰变压器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单体规模最大的新能源电力数字化工厂。”站在项目建设现场,该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项目占地约284亩,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0亿元(含流动资金7.9亿元),计划分两期建设。一期计划投资8.29亿元,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在徐州高新区管委会的支持下,项目实现“五证联发、拿地即开工”,仅用240天就完成了正常15个月的工程量,创造了徐州高新区项目建设的新速度。今年7月,公司成功发行了4.6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全部用于此项目的建设。
江苏华辰新能源电力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主要生产新能源干式变压器、油浸式变压器、箱式变电站及配套油箱等产品,预计10月下旬正式投产。届时,公司将具备500kV电压等级变压器的生产能力,有望迈入行业第一梯队,进一步推动公司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延伸。
与华辰在新能源赛道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进发的发展态势一样,江苏系数精工有限公司也在精心布局后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
在徐州高新区高端装备产业园,江苏系数精工有限公司去年投资8000万元建设的新产线,今年8月已正式投产。
“新产线是原先产线的升级版,原先产线能生产5米以内的大尺寸风电轴承产品,新产线将企业生产的极值突破到了8米。”系数精工董事长王川告诉记者,“新产线不仅提高了产能,还跨出了企业进军更高端产品市场的重要一步。目前,企业与下游厂商联合研发生产的重达10吨的大尺寸风电轴承产品已批量交付远景能源、上海电气等龙头企业,为企业打开了全新发展通道。”
今年,大尺寸风电轴承市场需求爆发,系数精工各类订单接到“手软”。“去年1个月的产量在四五千吨左右,今年,1个月的产量平均在8000吨左右。在手订单已排到10月。去年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今年1—9月份已突破3.5亿元。加之新产线的上马,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的目标,达成在望。”王川信心满满地说。
王川告诉记者,系数精工这几年一直在创新端发力,企业拥有20人的研发团队,每年的研发投入超过企业销售收入的3%。今年企业正积极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创新,让企业在新能源赛道逐渐站稳脚跟,且不断向头部进发。企业落地徐州高新区这几年,销售收入持续攀升,始终保持每年超20%的增长势头。
江苏华辰和系数精工是铜山区积极布局绿色低碳能源产业,能源结构向“新”而变,产业升级向“绿”而行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铜山区把握绿色低碳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紧盯行业前沿,深挖产业潜能,绿色低碳能源产业形成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
科技型企业脱颖而出。广识电气在城市轨道交通杂散电流领域市场占有率位居全行业第一,中矿大传动的超大功率电力传动控制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系数精工的大尺寸风电轴承技术居行业领先地位。新电高科、协鑫太阳能材料等一批产值超亿元的核心企业,带动了铜山区新能源电力产业的崛起。
产业链愈加完善。目前,铜山区绿色低碳能源产业链上游集聚了先导微电子、普达特、奥谱佳测等新能源设备制造商;中游拥有中润新能源、卓曜新能源、常州常电光伏电池、华辰变压器电力装备等关键核心零部件加工商;下游汇集了江苏聚能换电、淮海机电电池组等电池终端企业,以及淮能光伏等太阳能电站建设运营商和昂内斯电力等检测运维服务提供商。产业链产品、服务覆盖领域持续扩大,为抢抓产业发展新机遇奠定了基础。
人才支撑作用明显。以双碳智谷、高端科学仪器产业园等为创新载体,铜山区集聚新能源领域人才团队19个,包括两个院士团队、7个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团队,形成“电池、电机、电堆、氢能催化、碳捕获”等研发创新方向,培育规上科技企业11家,研发投入达到2亿元。同时,铜山区还搭建起一批科创载体,钒钛液流电池、节电制氢技术、钠硫电池正极材料、新型固态电池等前沿性、颠覆性科研成果正加速转化,为产业发展持续注入创新动力。
截至目前,铜山区已拥有绿色低碳能源产业规上企业50家左右,发展势头强劲,订单充足,跑出了发展“加速度”。
更多相关产业资讯请关注:徐州铜山工业区:http://js.taxs.vip/park/view.html?id=4136
来源:江苏园区招商网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