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城经济开发区奏响产业协同发展最强音

2025年10月14日 15:18:47产业协同发展浏览量:0次

在宿迁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时代浪潮中,宿城经济开发区正以“破茧成蝶”的转型魄力与“乘势而上”的发展锐气,书写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崛起、未来产业破局的奋斗篇章,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近年来,宿城经济开发区紧扣《宿迁市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2024—2026年)》要求,以“3+4”产业集群为发展骨架,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引擎,推动纺织服装、绿色建材等传统产业打破路径依赖,助力激光光电等新兴产业构筑竞争优势,并积极在前沿新材料、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中抢占发展先机,全方位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让新质生产力的种子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传统产业“破茧”:老树发新芽 转型焕生机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恒力(宿迁)产业园内的江苏德力化纤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智能机械臂精准完成面料裁剪,AGV机器人有序转运原料,数字化管理平台实时监控生产全流程——这幅“机器换人、数据驱动”的智能制造图景,正是宿城经济开发区推动传统产业打破路径依赖、实现能级跃升的生动缩影。

如何让传统产业迸发新质生产力活力?宿城经济开发区的答案是:以数字化改造强基、绿色化发展提质、品牌化升级增效,引导企业向“智”而行、向“绿”而进,推动老产业“破茧成蝶”。

在智能化转型方面,宿城经济开发区主动搭建技术对接桥梁,引导企业引进先进设备与系统。截至目前,已成功培育省级智能工厂1家、省级智能车间4家、省五星级上云企业4家。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效益立竿见影: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0%以上,市场响应速度较传统模式缩短近一半,曾经的劳动密集型车间,如今已升级为高效智能的“数字工厂”。

绿色发展同样是传统产业转型的关键课题。宿城经济开发区将低碳理念贯穿产业发展全链条,推动建成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和4家省级绿色工厂。如今,低碳生产已成为宿城纺织服装产业的新名片。凭借绿色认证优势,当地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显著提升,订单量实现同比大幅增长。

绿色建材产业则在“去旧立新”中探索出转型新路径。面对环境保护与市场变化的双重挑战,宿城经济开发区区引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升级节能工艺,逐步压缩水泥、预拌混凝土等中低端产品比重,向绿色节能建材、新型环保材料方向延伸。截至目前,绿色建材产业已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在低碳水泥、环保涂料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年均增长25%。

针对传统产业发展中的痛点堵点,宿城经济开发区精准施策、靶向破题,建立重点企业动态监测机制,定期分析产值、产能利用率、库存、订单等核心指标,帮助企业及时预警并化解风险;为拓宽市场渠道,协调市政、交通等部门,推动建材企业与重大基建项目对接,构建多元化市场格局;积极对接国土空间规划调整,争取扩大工业用地范围,保障项目落地;落实专项人才政策,定向引进纺织、建材领域高端技术人才与数字化管理人才,全方位为传统产业转型保驾护航。

新兴产业“展翅”:集群聚势能 创新攀高峰

全球首台100kW超高功率激光切割设备在这里诞生,多激光粉末床增材制造装备获江苏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多材料自适应高精度激光无缝封边关键技术及应用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脆性材料加工揭榜挂帅项目顺利结题。一项项新技术、新设备正不断刷新着区域发展的高度。

新兴产业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宿城经济开发区将激光光电产业作为核心突破口,通过“龙头引领、链条延伸、生态构建”的发展路径,推动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短短9年时间,形成了上游光学材料与元器件、中游激光器及相关配套、下游激光成套加工装备、终端规模应用的全产业链体系,已逐渐成为华东片区颇具影响力的产业集群。目前,链上集聚了嘉泰激光、华工激光、凯普林光电等企业百余家,成功获批首批江苏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024年产值达63.4亿元,正以年增长30%的速度不断成长,实现从“跟跑”向“并跑”的关键跨越。

科技创新是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为进一步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宿城经济开发区搭建起多层次创新平台与合作桥梁,深化产学研合作应用。特别是2022年,携手徐红星院士建成的江苏先进光源技术研究院,聚焦服务产业发展需求,促进成果转化,成功孵化了星辰光子、圭华智能、星翼数能等一批人才层次高、科技含量足、成长潜力大的人才科技项目,累计为链上23家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服务。今年更作为重要创新载体,助力园区成功入选苏北首批创新引擎计划试点,有力带动园区激光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今年,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布了2025年江苏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评估结果,乐凯光电材料有限公司上榜2025年江苏潜在独角兽企业名单,江苏水能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宿芯半导体有限公司、海容激光(江苏)智能设备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上榜2025年江苏瞪羚企业名单。新兴产业正加速在宿城经济开发区积蓄发展动能,绘制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路线图。

未来产业“蓄势”:布局抢先机 培育新增长

未来产业是抢占发展主动权的“新赛道”,宿城经济开发区着眼长远发展,提前布局了前沿新材料、新型储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为区域经济培育新的增长极。

在南玻院(宿迁)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特种玻璃纤维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这种技术含量国内领先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领域。不远处的宏鑫达新能源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在攻克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量产难题,该技术一旦突破,将为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提供关键支撑。

在壮大未来产业企业队伍上,宿城经济开发区采取“引进+培育”双轮驱动模式。在引进方面,瞄准行业领军企业,2023年引进中国建材集团旗下南玻院(宿迁)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20亿元建设特种玻璃纤维生产基地,年产特种玻璃纤维1.2万吨;2024年引进深圳如是地球空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建设无人机研发与应用基地,其研发的“低空测绘无人机”精度达厘米级,已应用于宿迁国土空间规划、农业植保等领域。

在培育方面,宿城经济开发区筛选了一批具有潜力的本地企业进行重点扶持。江苏亿茂滤材有限公司原本从事传统滤材生产,在园区支持下转型研发环保功能材料,其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产品远销欧美市场;江苏镭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聚焦纳米粉末研发,其研发的纳米粉末打破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为破解未来产业体量小、创新能力弱、要素支撑不足等难题,宿城经济开发区从产业链构建、创新平台建设、要素保障三方面发力。

在产业链布局上,宿城经济开发区围绕前沿新材料、新型储能、低空经济三大领域,绘制细分产业链“招商地图”,重点引进关键材料、核心元器件企业;在创新支撑上,计划联合南玻院、武汉大学等共建“未来产业创新中心”与共享中试基地,降低企业研发与转化成本;在要素保障上,实施“未来产业领军人才计划”,通过“飞地引才”模式,在苏州、深圳等创新高地设立人才工作站,同时设立专项投资基金,为早期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规划建设“未来产业产业园”“低空经济先导区”,打造专业化发展载体。

从传统产业“破茧重生”到新兴产业“展翅高飞”,再到未来产业“蓄势待发”,宿城经济开发区正以向新而行的坚定步伐,持续激活新质生产力澎湃动能,在宿迁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浪潮中,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展开
江苏园区招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