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向新 助力高质量发展

2025年04月17日 14:59:03高质量发展浏览量:0次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然而,科技创新具有周期长、风险高、投入大的特点,传统资本往往难以匹配其需求。

在此背景下,“耐心资本”作为一种专注于长期价值、注重创新孵化的资本形态,逐渐成为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

近年来,徐州通过政府引导基金、产业基金等耐心资本工具,正探索一条以资本为纽带、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以耐心资本驱动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工作时提出:健全创投基金差异化监管制度,强化政策性金融支持,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壮大耐心资本。

何为耐心资本?

简单地说,耐心资本倡导的是一种基于价值的投资理念,不以追求短期收益为首要目标,更重视长期投入与长期回报。

自2024年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壮大耐心资本”以来,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将耐心资本作为攻克科技创新长周期、高风险难题的核心工具。如今,这一理念在徐州得到了生动实践,展现出独特的活力与潜力。

早在2022年,徐州就先行一步,出台了《徐州市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为耐心资本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同年,江苏省也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耐心资本的实施意见》,通过长周期考核、亏损容忍度等制度创新,重点培育战略性产业链,徐州的安全应急装备、工程机械等四大特色产业成功入选省级“产业强链”计划。

作为一种对资本回报有长期展望、对风险有较高承受力的资本形态,耐心资本在支持长周期、高风险的创新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国家、省、市三级政策联动,相关红利不断释放,徐州通过成立“政府投资基金、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国有企业基金”等多元基金,构筑了产业创新投资新生态。

今年,徐州将壮大耐心资本,建立市级天使基金、创投基金,推行“拨投结合”模式,以制度创新的“慢功夫”培育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加速度”,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日前,江苏徐州智能制造产业专项母基金对首个直投项目——苏州绿控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投资款交割。

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的浪潮中,资本的角色愈发重要。不同于追求短期回报的传统资本,徐州选择了一条更具战略眼光的路径——以“耐心资本”为火候,用“长期主义”的理念,熬制一锅滋养创新的“高汤”。

从政府引导投资基金到产业专项基金,从“投早投小”到“产融协同”,这座老工业基地正以资本为纽带,重构创新生态,培育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从政府引导到市场协同 构建多元化联动体系

 

在徐州,耐心资本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通过系统性布局实现的金融创新实践。

2016年,徐州老工业基地产业发展基金成立,拉开了政府引导基金服务实体经济的序幕;2017年,徐州市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有限公司正式组建,标志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基金矩阵逐渐成型。截至2024年上半年,徐州累计设立基金159支,总规模达1173.86亿元。

徐州以多元化的投资方式,引领并带动了更多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充分发挥基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效应,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作为全省唯一以智能制造为主题的30亿元专项基金,江苏省智能制造(徐州)产业专项母基金就充分体现了“耐心”特质。

该基金采取“1+4”模式,由省级母基金联合市战新母基金、徐工集团等4家市级主体共同出资,由国盛集团作为发起人,通过母子基金联动、直投结合的方式,投向工程机械、机器人、工业母机等长周期领域。

壮大耐心资本意义深远,而耐心资本的培育,更需要制度护航。

从《徐州市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到省级《关于加快发展耐心资本的实施意见》,再到国家层面的“创投十七条”,有顶层设计的战略定力,也有市场逻辑的灵活适配。徐州耐心资本体系的构建,既避免了短期逐利倾向,又通过多元化资金来源分散风险,确保资本能够“等得起”“陪得久”。

目前,全市正形成“投资—增值—退出—再投资”的良性循环。“既讲耐心又讲效率”的模式,更是让市战新母基金(原“市引导基金”)先后获得“中国最佳政府引导基金”“中国政府引导基金50强”等荣誉。

 

从实验室到产业链 打通全链条赋能路径

 

在徐州高新区的半导体产业园内,江苏先导微电子的溅射镀膜设备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这家全球“独角兽”企业的落户,正是徐州耐心资本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典型案例。

招引初期,徐州市产业发展引导基金设立6.5亿元专项基金,以“资本承诺”化解企业落地顾虑。建设中,基金联合银行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帮助企业突破研发投入高、回报周期长的瓶颈。如今,企业不仅实现国产设备替代,更带动半导体材料、设备制造等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雁阵式”产业链。

在徐州,“基金+产业”的深度耦合还有很多。针对“343”创新产业集群,耐心资本更是展现出精准的适配能力。

在工程机械领域,设立10.01亿元的徐工高端装备制造基金,推动传统制造向智能网联转型;在绿色低碳能源领域,设立4亿元的中善新能源基金,专项投资江苏中润光能进行光伏电池片迭代升级及产能扩张;在生物医药板块,1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研究院基金,助力省重大产业项目复星医药产业园落户徐州。

截至2025年2月底,仅市战新母基金就累计投资了273个项目。

从徐工汉云稳居工业互联网行业第一梯队,到中环领先成为国内半导体大硅片的龙头厂商,耐心资本以其独有的优势,助力徐州集成电路、新能源、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更值得关注的是,耐心资本在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死亡之谷”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徐州高新区产业基金以“财政直投+股权投资”模式,注资2000多万元,与南京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共同成立徐州国基原子制造有限公司,将尖端技术转化为量产能力。

“从书架到货架”的跨越,让全市多家新型研发机构找到产业化出口,省级以上集成电路研发机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诸多项目正在加速推进,耐心资本也为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提供强大动能。

 

从要素聚合到生态赋能 推动协同化产融创新

 

耐心资本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资金供给,更在于其对创新生态的重塑。在徐州,资本正成为链接人才、技术、政策的“超级纽带”。

生态的赋能,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中尤为显著。高新区打造的“高科金汇”基金池,通过20支产业基金培育出5家本土民营企业上市、9家市级后备企业,让“初创即加速”成为可能。

2024年,徐州新增(拟)入库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达2289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超200家,入选省独角兽企业4家、潜在独角兽企业7家、瞪羚企业33家。

作为市场稳定器、经济发展助推器,耐心资本在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时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中润光能凭借基金支持完成电池技术迭代,跃居全球光伏电池片出货量前列;博康信息通过专项基金突破光刻胶“卡脖子”技术,成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徐州正以资本耐心浇灌创新,让老工业基地长出更多的“新质生产力”。

与此同时,徐州的耐心资本正在书写更大格局。

市级战新母基金与省级战新母基金的协同,将“耐心资本”的理念从地方实践上升为省级战略,为徐州的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经开区徐州浦银创科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基金的成功设立,使徐州的资本来源从本土扩展到全球,为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视野。

在徐州,资本不再是单纯的经济投入,而是一种生态赋能的力量。它激发了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培育了新兴产业,推动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徐州将继续优化耐心资本运作模式,发挥耐心资本的力量,为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创新高地贡献力量。

创新如同煲汤,急火快炒难出真味,唯有文火慢炖方能醇厚。当30亿元的智能制造母基金与15年超长存续期相遇,当“耐心资本”与“343”创新产业集群共生,徐州正以金融活水滋养创新沃土。

展开
江苏园区招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