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奋力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 现代农业“慧”图景 乡村振兴“富”未来

2023年07月10日 13:06:49农业现代化浏览量:3次

7月5日,南京乡村,禾苗铺绿,超过124万亩秧田已经插完秧,正孕育下一场丰收。

半个多月前,南京60多万亩夏粮小麦喜获丰收,今年有望再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其中江宁淳化小麦最高亩产572公斤,刷新我市小麦单产新纪录。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南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都市现代农业强市,连续三年位居省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综合排名第一等次第一名,我市“三农”工作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奋力走出了一条符合大城市规律、具有南京特点的乡村振兴路子。

扛起粮食安全新使命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守住粮食安全“生命线”,南京扎实扛起新时代鱼米之乡的省会担当。

7月5日,六合区立友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合作社理事长张立友正忙着给3000亩秧田施肥,手握遥控器,无人机就把肥料均匀撒落。

一个月前,合作社喜获小麦丰收,1200亩小麦单产同比增加约40公斤,他对秋粮丰产有信心,干起来也更有劲头。“部分农田新完成了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我们优选了宁香粳9号和徽两优丝苗两个优良食味稻米品种,再应用水稻机插秧同步测深施肥等关键技术。良田、良种加良技,丰收不成问题!”张立友笑着说。

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南京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一方面藏粮于地,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把低产田、蟹塘改造成高产农田,新建并管护高标准农田,让“高标准”发挥长期效应,充分挖掘粮食生产潜力。另一方面藏粮于技,推广抗赤霉病、高抗白粉病的“双抗”小麦新品种,加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四新”推广力度,为粮食丰收撑起“保护伞”。

“人努力、天帮忙”,今年小麦单产明显增长,全市亩产超过500公斤的田块明显多于往年。三年来,我市粮食种植面积、总产量逐年递增,种植面积从200.6万亩增长至207.32万亩,总产量从19.31亿斤增长至19.81亿斤。今年夏粮实现“三增长”,首战告捷,粮食保障基础正步步夯实。

科技兴农跑出新路子

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抓牢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加快向都市现代农业强市迈进,南京蹄疾步稳。

眼下正是蓝莓成熟上市高峰期,溧水本地莓农们正忙着采摘蓝莓浆果,而南京国家农高区的中植蓝莓5G植物工厂内,却一片“寂静”。江苏中植生态植物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俞小花,亮了亮手中的平板电脑告诉记者:“利用5G物联网技术,只需小小一台手机或平板电脑,一人便可轻松照料大棚内的上百株蓝莓。”

记者在现场看到,栽种蓝莓的盆依次排开,由细细的塑料管连接,俞小花在平板电脑上点击,上千株蓝莓就能同时“喝”上水;四五米高的大棚,防雨、防冻、防晒各类硬件措施一应俱全,温度、湿度都能做到实时监控可调节……在这套智能栽培系统的帮助下,中植实现“一年两季”蓝莓种植模式,蓝莓产量从传统农业亩产800斤,发展到如今亩产2500斤,蓝莓的上市时间提前2个月,亩均增收超万元。

科技催生了农高区的累累硕果。目前园区内集聚了南农大、南林大、省农科院等7家高校和科研院所,拥有国家及省市科研平台91个、高层次“双创”人才200多名。农高区累计承担农业科技项目350多项、取得农业科技成果650多项,完成亿元以上项目签约36个、总投资近200亿元,有力促进科研成果就地转化。

在南京北边,还有一颗同样璀璨的农业科技“明珠”——南京国家农创中心,这是全国首个、华东地区唯一国家级农业科创中心。五年来,农创中心围绕生物农业、智慧农业、功能农业三大主导产业,累计签约和注册农业科技企业310家,入驻办公126家,引进赵春江、邹学校、沈其荣等9位院士专家,打造集群式院士创新基地,正逐步成为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的“聚集地”、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模式创新的“试验田”。

我市一南一北两个国家级科创载体,正强势引领全市农业发展走向新阶段。目前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2.8%,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农业科技践行新探索。

乡村宜居宜业展新颜

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关键目标是满足农民对建设美丽家园、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景和期盼。

正值仲夏,在栖霞区八卦洲外沙村,澄清的河水倒映蓝天,各色花卉点缀在房屋之间,一步一景,美不胜收。在村民肖云春的记忆里,小时候外沙村还处处是泥土路、小平房。2017年起,村里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硬质马路通到家,旱厕不见了,垃圾要分类,擦亮了农村人居环境,大大提升了外沙村的“颜值”。

近年来,南京紧扣中央和省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进厕所改造、污水系统、垃圾分类“三大革命”整治行动。截至2022年底,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9.99%;实现垃圾分类自然村全覆盖,无害化处理率持续保持100%;污水处理设施实现行政村全覆盖,自然村覆盖率超过90%、接户率超过85%。

基础设施完善后,一个个村庄变了样。美丽乡村宜居村、示范村、田园综合体、民宿村、特色田园乡村,还在建设具有金陵特色村韵的都市田园乡村……南京因地制宜对乡村进行改造,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去年超额完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年度目标任务,新建成14个、累计达65个,建成市级以上美丽乡村超2300个,乡村全面提升变成宜居宜业和美之地。

美丽乡村激活“美丽经济”。内外“塑形”之后,江宁汤山龙尚村建成壹亩方塘、漫谷漫心、咏尚春等14家民宿,带动本地就业600多人,每年带动村集体增收150万元以上。外沙村打造成美丽乡村后也做出不少“花样”: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共建百合基地,建设全国冬青属资源最多、江苏最大的冬青属植物生产基地,花卉企业蓬勃生长……

如今,美丽乡村已经成了南京精美的城市名片,成为市民的心之所向。2022年全市休闲农业接待游客超过34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超过140亿元,且每年在持续递增,形成城与乡的“双向奔赴”,促进城乡融合走向深入,城乡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更多招商动态请关注:江苏南京工业园区:http://js.taxs.vip/park/view.html?id=11087
 

本文系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展开
江苏园区招商网